rebectsoft
1
秦皇島中醫院--中醫文化
醫的四大經典著作是什么?

發布時間:2010年02月05日
 

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難經》、《神農本草經》和《傷寒雜病論》等四部書被稱為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,它們都是我國秦漢以前的醫藥經驗總結。

*《黃帝內經》:《黃帝內經》包括《素問》和《靈樞》各9卷。它分別從陰陽五行、天人相應、五運六氣、臟腑經絡、病機、診法、治則、針灸等方面,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,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和認識。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。

*《難經》,全書共有81章。分別對脈法、經絡流注、營衛三焦、氣血盛衰、臟腑諸病、經穴及用針的補瀉手法等方面作了比較深入的解釋和發揮,豐富和發展了《內經》的學術理論,為后世有關中醫診斷、病理、經絡和針灸等學術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因其闡述了《內經》的有關疑難問題,故名《難經》。

*《神農本草經》:本書共分3卷,收載藥物365種,除去重復的實際是中藥347種(其中植物藥239種、動物藥65種、礦物藥43種)。本書匯集了古時至漢代以前的藥物知識,分別用四氣(升降浮沉)五味(辛甘酸苦咸)概括藥物的性能和作用,根據有毒和無毒而將藥物分成益氣、補虛、除邪等上、中、下三類;創立了方劑的有關配伍方法;對于藥物的炮制、貯藏方法和經驗也作了概括性的描述,雖其中也有某些錯誤的地方,但有關經驗的總結卻奠定了中藥藥物學的理論基礎。

*《傷寒雜病論》,東漢末年張仲景繼承了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經典的醫藥理論,結合自己長期的醫療實踐,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了辨證論治的診療法則,創立了許多寶貴的診治方法,總結發展成為我國第一部臨床醫學的偉大著作。后人將其分為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兩部分,共16卷。

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,由于前人創造性的勞動,故不論是基礎理論還是醫療實踐,至東漢時已確立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診療方法。這些都為以后中醫的發展,提供了良好的條件。

 

 

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精品欧洲AV无码专区毛片 av观看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